本报讯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邓宏章团队以创新性非离子递送系统突破传统桎梏,成功破解“毒性—效率”死锁,为基因治疗领域装上“安全导航”。该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被评价为“基因递送领域的范式革新”,也使得课题组在基因递送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在生物医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mRNA疗法以其巨大的潜力和迅猛的发展速度成为医学领域的焦点。然而,这一领域的核心挑战——如何安全高效地递送mRNA至靶细胞,始终是制约其临床转化的关键瓶颈。mRNA作为携带负电荷的亲水性大分子,需借助载体穿越细胞膜的静电屏障并抵御RNA酶的快速降解。传统LNP依赖阳离子脂质与mRNA的静电结合,虽能实现封装,却因电荷相互作用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毒性,且存在靶向性差、体内表达周期短等缺陷。邓宏章团队另辟蹊径,通过人工智能筛选出硫脲基团作为关键功能单元,构建基于氢键作用的非离子递送系统。
与传统LNP不同,TNP通过硫脲基团与mRNA形成强氢键网络,实现无电荷依赖的高效负载。
为揭示TNP高效递送的底层逻辑,团队通过超微结构解析和基因表达谱分析,绘制出其独特的胞内转运路径。首先,TNP通过微胞饮作用持续内化,巧妙规避Rab11介导的回收通路,胞内截留率高达89.7%。进入细胞后,硫脲基团与内体膜脂质发生相互作用,引发膜透化效应,使载体携带完整mRNA直接释放至胞质,避开溶酶体降解陷阱。
这一“智能逃逸”机制不仅大幅提升递送效率,更显著降低载体用量。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9月6日上午,在崂山区政府西塔楼一楼大厅,崂山区科创委联合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区启动了为期5天的大石村农民水彩画展。本次画
2021-09-08 12:23在5米高空作业,将数吨重的火车车轮或者小到几十斤的ldquo;铁疙瘩rdquo;安全装卸到位,可能谁也不会把这一切和一个
2021-09-03 11:10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那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顺应孩子的成长
2021-08-30 18:502021年7月19日,备受关注的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在广州启幕,现场发布2020-2021中国家居十大优选品牌
2021-07-26 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