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个体努力。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海上论碳会客厅之绿色数智医院主题研讨会获悉,全国首例个人碳抵消日前在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诞生。
上海新篮绿公司负责人夏一以个人名义向贵州省绿金低碳交易中心购买了10吨吴淞中心医院在该平台挂牌的绿色产品“吴医降碳”,以此抵消其个人日常生活产生的碳排放。作为“卖方”的吴淞中心医院,计划将这笔投入继续用于医院节能降碳改造,实现绿色循环。
作为首批双碳领域的从业者,夏一对这笔交易进行了精准测算。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数据,全球平均每人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9.34吨二氧化碳当量。他购买的绿色产品份额刚好能覆盖一年的碳排放。
为何选择吴淞中心医院?夏一解释,不久前其在该院口腔科就诊,精湛医术和贴心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本想为医院捐赠锦旗,但因缘际会下知晓该院正积极探索节能低碳转型,并在绿交所挂牌了国内首个公共机构建筑碳信用产品“吴医降碳”。
“何不为医院定制一面‘绿色锦旗’?”夏一期待,用电子版碳抵消证书作为“碳信用锦旗”表达感谢,既节省了物料生产中不必要的碳排放,还能精准回馈医院节能降碳改造,两全其美。
申请过程中,夏一意外地创下新纪录——成为绿交所首位个人交易类会员。“以往交易大多发生于机构间,”在联合赤道华东区域市场总监郑晓光看来,这笔首单印证着个体绿色减排需求的攀升,相关业务有望迎来“蓝海”。
绿色低碳产品的出炉并不容易。“需要深入每个细分产业链拆解从生产、运输到上市的所有环节。”宝山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困难也是机遇。以宝山承建的绿色低碳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为例,自该平台4月上线以来,其服务对象已辐射至长三角区域,形成“供应商准入—产品碳足迹核算—低碳技术对接”的全链条服务网络。从区域经济层面看,宝山区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去年首次跻身“千亿元俱乐部”。其中,绿色制造以482.66亿元的规模占据近半份额,绿色能源、绿色服务、循环经济分别突破百亿元规模,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领域稳中求进。
“接下来的重点在于转变企业思维,从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郑晓光解释,以往企业习惯把绿色低碳转型视为“纯投入”,对绿色投入的每一分都锱铢必较。但从现实经验看,“含绿量”也能转化为“含金量”。比如,临港集团此前曾初探“ESG银团挂钩贷”,只要完成部分关键核心指标,即可获得银行低利率贷款。
“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是提高销售利润、降低采购成本、降低融资成本。”郑晓光认为,前两者都要靠人实现,而融资成本则取决于企业自身情况、位处的未来赛道以及相关政策,这也是绿色金融大有可为之处。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9月6日上午,在崂山区政府西塔楼一楼大厅,崂山区科创委联合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区启动了为期5天的大石村农民水彩画展。本次画
2021-09-08 12:23在5米高空作业,将数吨重的火车车轮或者小到几十斤的ldquo;铁疙瘩rdquo;安全装卸到位,可能谁也不会把这一切和一个
2021-09-03 11:10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那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顺应孩子的成长
2021-08-30 18:502021年7月19日,备受关注的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在广州启幕,现场发布2020-2021中国家居十大优选品牌
2021-07-26 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