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产业 >

“智慧农网”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2025-08-03 04:54:42 来源:光明网阅读量:7989   

炎炎夏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的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大棚内,80亩小姜正拔节生长。

“过去种姜靠经验,现在要看数据。”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谢斌介绍,园内布设着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酸碱度等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通过5G信号传输到物联网云平台上。“依托搭建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模型、病虫害模型和作物全周期数字化生长管理模型,科研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就可以下达作物管理指令,或调温、浇水,或施肥、杀菌。”

莱芜生姜种植历史悠久,但受制于传统种植模式,小姜的亩产量低、种植效益不高。为此,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从5年前开始研发数字化种植模式,精准测算小姜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温、水、肥的需求情况和病虫害暴发风险,营造最适合小姜生长的环境。“采用数字化智慧管理模式以后,降本增效非常显著。”谢斌说,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产业园内的小姜种植不仅节水60%以上、节肥40%以上,农药使用量也减少45%、劳动用工减少一半多,收获的姜块皮色鲜亮、肉色金黄,亩产达到7600斤,比过去增加了40%。

“数字化”小姜,是莱芜区建设农业物联网、打造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不断完善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村光网接入能力已达百兆、重点村镇和社区已实现5G信号基本覆盖。以数字乡村5G智慧平台为抓手,莱芜区逐步开发“1+9+N”数字乡村体系,基本建成“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智慧农业从蔬菜、水果、中草药加快向大田作物推广。

今年3月,莱芜·遥晟01、02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据莱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只“高空之眼”将提供实时的光学遥感数据支持,进而构建天地互联的“智慧神经网络”,实现从“靠天种地”到“知天而作”的跨越,助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赵永新 崔文冉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相关推荐
崂山区科创委联合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区启动农民水彩画展

崂山区科创委联合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区启动农民水彩画展

9月6日上午,在崂山区政府西塔楼一楼大厅,崂山区科创委联合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区启动了为期5天的大石村农民水彩画展。本次画

2021-09-08 12:23
“95后”女孩5米高空开“天车”

“95后”女孩5米高空开“天车”

在5米高空作业,将数吨重的火车车轮或者小到几十斤的ldquo;铁疙瘩rdquo;安全装卸到位,可能谁也不会把这一切和一个

2021-09-03 11:10
做孩子心中的光

做孩子心中的光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那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顺应孩子的成长

2021-08-30 18:50
独家冠名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国美打扮家有何独特之处?

独家冠名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国美打扮家有何独特之处?

2021年7月19日,备受关注的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在广州启幕,现场发布2020-2021中国家居十大优选品牌

2021-07-26 01:28
精彩推荐
头条关注
热点新闻